本年“中邦茅台·邦之栋梁”盼望工程圆梦活跃公益助学勾当还正在原有的捐资助学的根柢上
为帮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困难,这项公益活动已接续传递希望13载,开启了希望工程历史上的“四个最”。究竟是什么样的公益活动?缘何会一再刷新历史?它又是如何做到的?主播君今天为你揭秘!
来自陕西蓝田县的贺新华拿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因经济窘迫面临学费难题;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些处于困顿中的学子们看见了希望的曙光:申请“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金。
自2012年起,为帮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困难,贵州茅台与中国青基会联合发起实施“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
也正是这13载的善行助学,开启了希望工程历史上的“四个最”:企业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受益对象最广、合作成度最深的公益捐赠。
10月26日上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4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发布会暨希望学子汇报会在京举行。活动现场,贵州茅台集团再次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亿元,持续助力学子圆梦。
2019年夏天,来自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贺新华如愿收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之余,家庭的经济困难让她为学费问题陷入了担忧。
“就在我感觉非常迷茫的时候,是希望工程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发放了助学金。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一笔助学金,更给了我一种能够圆梦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毅然选择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坚定加入延长石油集团,成为一名了一线的石油工人。
“我深知,我曾经受到过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帮助,我有责任去回报国家,去帮助更多的人。”贺新华说。
高中毕业后,廖前兰如愿被大学录取,那是她多年以来都梦寐以求的事情,是她那时最大的憧憬。
廖前兰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的农村家庭,家中有天生肢残的母亲,不能干重活的父亲。家里唯一经济来源是父亲编织背篓、偶尔吹打唢呐以及政府救助。
“我知道自己被大学录取了,是给家里增加了难题,妈妈的旧疾需长期服药。我如果继续读书深造,需要一大笔钱,这对于我这样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
就在廖前兰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老师发来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宣传资料,为她打开了“一扇窗”。
“当时看到老师发来的消息,我了解了这个资助项目是给像我们这样经济困难学生雪中送炭的,真的激动万分,我觉得看到了继续读书的希望,让我能朝着自己的大学梦奋进了!”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廖前兰顺利大学毕业,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想起当时的这项资助,她仍十分感慨。“感恩有这笔资助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充满希望,助我圆青春之梦。”
多年来,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活动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众多优秀学子正勇敢拥抱梦想。
他们中有正在学校拼搏深造的大学生,有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石油工人,有传递希望返乡教书的中学教师,也有继续投身公益赓续善意的创业青年......
他们在自立自强的同时,继续延续着温暖的力量,在祖国的南北东西、各行各业中传递着希望。据悉,有近90%的茅台学子曾经或正在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
2013年、2018年、2023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先后获得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今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活动还在原有的捐资助学的基础上,新增了“学子一堂课”“学子公益行”“学子回家之旅”和“优才计划”四个子项目,旨在通过榜样引领、公益实践、持续资助等方式,激励茅台学子奋发向上,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2019年11月,习在对希望工程寄语中强调:“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5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系统,依托党赋予的渠道和资源,不断创新社会动员机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高质量实施了40余类公益项目,资助各类青少年达60万余名。面向未来,新时代希望工程仍在继续聚焦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少年关切,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更多公益慈善力量。
-
上一篇:不停深度到场农村复兴事务
下一篇:进一步加深对“都市